其实是听了些歌,结合看过的小说与推的gal产生的感悟啦
先抄些句子
人生不相见,动如参与商。今夕复何夕,共此灯烛光。
立春天,风渐暖,伊人一去不返…
天地如逆旅,我亦是行人。天地是光阴的客舍,光阴是万物的逆旅,光阴渺渺,只要不死,终会相见。
父母在,人生尚有来路。父母去,人生只剩归途。
尘归尘,土归土。 没来世,不会再见了。师弟。
咳咳,夹带私货,放了一段小说片段
喜欢这样一个比喻人生是一列开往云端的列车,总有人适时醒来,有人在不知不觉间睡去。
尤其是这个睡去的比喻,尤其精妙。斯人已逝,正如睡去的乘客,明明就在那里,却无法与他交流,无法再看见他的动作与反应,可偏偏他就在那里,占据了列车上一个抹不去,擦不掉的位置,无意中,他的音容笑貌还浮现在眼前…却是镜花水月。其实,更好的比喻是小说《三体》里的那张二维纸片——明明看得见,却无法触摸。
网易云上有句话:说来奇怪,在烧纸时,人在那边站,火往哪里飘,或许是阴阳两隔吧,他们抱我一下,才那么疼…
走了,便是从心里撕下了一块永不愈合的伤疤,是子弹破开皮肉,咬碎骨头留下的伤疤,一到阴天就会疼。人呐,都是一座座孤岛,能有几个人真正懂得自己?每当有人离别,便带走了一份温暖,直到把人变得孑然一身。离别,带来的是终身不相见的孤独与寂寞,是时间的最大杀手。
在我看来,人从来都不是简单地为自己而活,也为那些情感而活,或逝去,或在身旁发生。《生死疲劳》中西门闹的一次次转生,《活着》里福贵大爷的笑面不幸……或许,当离别后,我们便扛上了一份责任,活下去,记住他们,不让他们真正地逝去。《寻梦环游记》很好地阐述了这一点。或许你觉得这没什么意义,这些记忆无法使人成名,无法化为财富,或许除了你之外无人知道,或是愿意知道。但是,不是什么都是要有意义的。古人说人,永远的活着的方法有三种:立书,立言,立德。在我看来,记忆也是。它们给予我们的是心灵的慰藉:只要它们还在,他们就从未离去。这也是我对《活着》里福贵大爷依旧热爱生活的理解。
让人有离别感的不仅仅是现实人物,还有虚拟的人物。每当看完一部小说,推完一部gal,总是不忍退出。怎能忍心呢!他们毕竟陪我们走过了那么长一段路,带我们看了那么长一段故事,看完了,便是告别了一老朋友。关上了,他们的故事便随之落幕。我们还在继续,他们却定格在了那一瞬间。心里或许有无数遐想,打开书,却是空荡荡,白茫茫。正是那句“尘归尘,土归土。 没来世,不会再见了。”看似平淡的话,却蕴藏着无尽的悲伤与叹惋。阴阳两隔,是黄泉,是地府;纸里纸外,屏幕内外,隔的是那么薄的一层,却如同指数函数,与x轴永不相交。次元壁,比黄泉路更宽。
我一直不认同atri里男主的行为。年与时驰,意与日去,遂成枯落。即使变回了年轻时的样子,又怎能找回当年的感触与活力?我会想尽一切办法复活Atri。离别,却没有再见的勇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