背景
看到有人在发IPFS的内容,我有必要说两句,因为我被这玩意恶心了一阵子。
这篇文章是劝你不要去尝试IPFS的,因此不会教你怎么用。
IPFS为何出现
网盘的缺陷
网盘本身需要巨大成本,没有企业是做慈善的。
- 付费以获得更好的体验。
即使付费了,国内网盘无法避开审查。互联网上分享压缩包都设置解压码,总得来说目的就是规避审查。
到了后期,用了改后缀、用了enc,无论是什么奇技淫巧,都是规避审查的引申。
解压码也有一定的宣传作用,比如某些网站使用域名作为解压码,如果二次传播就能借此宣传自己的网站。
但是对于用户来说,解压码没有任何正面作用,enc之类的就更不必多说。
为什么有些分享者宁愿如此依然要使用enc这种麻烦的格式呢?
答案是:省事。
随着资源分享越来越多,每一个资源链接都是一种债务,说不定哪天就被人家叫着补档。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没什么。要是某些中心化网站(站长发布资源,用户没有发布权限)只使用网盘作为分享方式,每天不得给你整两个补档。
即使如此,还是呼吁使用更简单的分享方式,比如mkv隐写,只要改后缀直接解压就能用,比enc好很多。
然而,即使是最方便的改后缀方式,体验也依然不够好。
于是很多网站都使用自建网盘的方式,无需解压码,直接双击解压,拥有最好的用户体验。
不过自建网盘有很高的成本,这些都是后话了。
BT的缺陷
BT,BitTorrent,是目前最流行的不经审查的分享方式。
磁力是提供一个链接去获取分享文件的信息,而种子是直接存放了分享文件信息。
磁力其实只需要一个hash值就能解析,所以在有些网站上会留下一串神秘字符,你只需要复制,磁力软件就会直接解析。有些磁力链接很长,是附加了tracker信息。
优点自不必多说,bt有很多缺陷。
-
死种,BT需要有人做种才能下载。而网络资源越来越多,年代久远且冷门的文件被废弃也在情理之中。然而考古就难受了。
迅雷从以前被喷到现在,但是也在保种方面有所贡献。
很多网盘都提供离线下载功能,可以下载BT文件,具体机制不用细究。
比如比较hash值,如果相同直接从服务器下载,那就会比BT快很多。
-
缺少正反馈。磁力资源的下载基本上是匿名的,你只能看到人家的ip,连昵称都看不到。除非你在互联网大肆炫耀,否则没人知道你做了多少贡献。同一个资源的BT磁力和种子都是同一个,是人是鬼分享出来都一个样。
pt解决了这一部分问题,但是我不玩pt,也对小众圈子没什么指望。
IPFS解决了什么
ipfs大致上是和BT类似的,去中心化、做种。
ipfs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死种问题。
怎么解决的,网盘思想。
没错,ipfs就是一个去中心化的网盘,我给你打个比方。
你把同一份资源存在了百度网盘和阿里云盘。
现在你能够使用同一个链接来分享这一个文件,并且同时享受两个网盘的上传速度。
你甚至无需下载客户端,因为ipfs可以直接直链下载。
IPFS为什么不好用
最终体验
面向结果来看,ipfs可以提供https直链下载方式。
然而这种方式连多选文件这种基本功能都没有,完完全全的残废。
于是乎你需要完善的功能还是得去下载客户端,因此几乎不存在直链的优势。
相较之下,openlist(Alist)使用aria2令牌方式下载(需要配置下载器)
虽然遇到一个网站就要重新配置一次,但是相比来说还是比ipfs好上不少。
极其糟糕的客户端
不像是用过了才做出来的,感觉就是应付大众用户。
他要是没有客户端我还能省点时间直接放弃这玩意。
顺带一提,这玩意没有提供安卓客户端。
自定义公共网关处,居然还审查链接格式
这意味着你不能使用很多第三方网关。
然而现在主流的分享方式都是使用第三方网关,比如gateway.pinata.cloud。因为他默认的网关国内是没法直连的。
糟糕的节点发现方式
IPFS的节点发现完全依赖于DHT,这导致发现效率非常低。
相比之下,BT的发现方式主要依赖于tracker,DHT等方式只是用于辅助。
出于以上原因,如果想要使用个人主机去做节点,是非常费劲的事情,我尝试过,人家网关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发现你,而且上传速度只有1MB/s,不知道和人家节点有没有关系。
分享资源不够简单
拜客户端所赐,由于无法设置公共网关,因此要自己去拼接分享链接。
链接大致上是下面这个格式,改后面的路径参数即可。
https://gateway.example.com/ipfs/baxxxxxxxxxx
没必要细讲ipfs,我画了个简单的示意图来说明网关的作用。
总的来说,其作用和网盘差不多,都是承担用户的下载流量。也正因如此,网关的开设成本很高,如果其上传带宽不够,会直接影响用户的下载速度。
下载的理论速度是各个节点的上传速度之和。
我之所以说这个,是为了说明,开设网关的成本很高。然而封禁网关的成本很低。假如ipfs遭到神秘大手抵制,马上就会败下阵来。
由于受到网关的上传带宽限制,不同网关的速度可能有所差异。因此分享ipfs资源通常都是提供多个链接。而IPFS的废物客户端自然是没有提供这个功能。
手写一个这种客户端不是什么难事,毕竟就是拼接一下字符串的事,然而这种基础功能都要自己实现就是很隔应人。
不仅如此,如果自己写,分享的流程就从一步增加到了两步(复制cid =>打开自定义程序,生成分享链接),更加隔应了。
托管平台不够大方
假如托管平台都像百度那样直接提供2TB的存储空间,那么推广IPFS就有机会了。
然而并没有这么好的事。
我尝试的托管平台,体验较好的主要是pinata,用起来和网盘是差不多的,上传文件生成cid然后可以分享了。然而它只提供1GB的空间。
还有的就是一些云服务厂商,比如谷歌的firebase,我拿这玩意写过小项目,空间也是非常小,不过是免费的,可以作为简易的数据存储服务使用,当网盘肯定是用不起的。
评语
IPFS还是继续沉淀去吧,这么多年没有起色好好想想自己问题。
别像linux孝子一样一出什么事就怪用户是小白,不会折腾。
折腾是毫无意义的行为,是一种浪费生命的表现。
国内网盘现状
IPFS要是能好好发展,直接能锤爆网盘,因为他是分布式网盘,相当于各家商业公司联手了,一分摊成本就能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。
然而做梦还是不能在白天,哪凉快哪呆着去。
目前国内商业网盘最好的形式也只是直链下载。
和彩云永远滴神。
123曾经的神。
网盘自然是人家自己承担大量成本,然而确实有厂商财大气粗,也可能是赔本赚吆喝。
无论如何,直接提供直链下载的方式,即使网盘形式分裂也没有对大众造成额外的负担。
作为对照的是,各个需要客户端的网盘,假如未来有十个热门的网盘都需要客户端进行下载,那么无疑提高了用户的使用成本,用户应该装多少客户端才足够呢?
未来?
名声不能当饭吃,网盘的成本始终存在,收费是无可厚非的事情。
互联网上承诺是不够可信的,至少对于公司如此。
ipfs的未来遥遥无期,于是又坚定了不少自建网盘的开发者的决心。
所谓
有便宜不占王八蛋
。自建网盘依然是目前体验最好的形式。
人家免费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服务,你不去用,岂不是坏了人家一片好意?
IPFS和BT之所以难用,是因为大多数成本都让用户分摊了。
网盘直接承担了全部的存储成本和上传流量,为用户剩下了很多功夫。
而且还做了预览等功能。不仅如此,还持续维护升级,做了很多很多的事情。
自建网盘真的很不容易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