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初めての彼女>随想

文章Waffle寝取られ个人随笔致郁系沉沦剧情向
浏览数 - 246发布于 - 2025-10-29 - 16:43

重新编辑于 - 2025-10-29 - 22:10

  • 本文涉及严重剧透,请自行选择是否观看

  • 每个人都对作品有不同理解,本文内容纯主观

  • 游玩状态并非全线通关,感想随进程不时修改,可能存在文本谬误

  • 斜体文评内容存在引用,主题升华参考了AI意见

题记


她也曾有过纯净的双眸,笑起来带着点怯生生的羞赧。

那是初恋特有的底色——天真、柔软,纯洁。

与他重逢之时,她的世界变得很小,甚至满目疮痍,却仍旧保留着一段关于未来的、模糊却笃信的想象。

她不是不知世界残酷,只是太需要一个人,带她离开这场仿佛没有尽头的冬天。

meichancon-1761719434680-GPT4o 20251028 172549png

 間崎俊介极为细致地描绘了本作唯一主人公——秋乃的沉沦之路上自我挣扎的过程,最终从精神层面彻底地摧毁了她,它并非是拔作中常见的精神崩坏,而是通过负罪感、自尊粉碎、社会与家庭压力、自杀倾向、心理创伤等方式潜移默化,真实而令人窒息
全篇大段的心理描写,与贯穿全文的第一人称独白尤为细腻,通篇采用个人叙事视角,令人极具代入感,文笔极富艺术性和文学色彩,是一部相当优秀的恶堕、寝取题材,致郁系、剧情向拔作。

一周目的你,带着男主美好的恋爱幻想,因为背叛而怒火中烧,如坐针毡

二周目的你,哀叹秋乃的命途多舛,随波逐流,底线失守,自我挣扎人格湮没

三周目的你,尝遍了每一种情绪,最终哑口无言,默然落泪,多希望能失忆重来,不管是谁都好,请对她伸出援手


悲剧的必然与救赎的存在


连锁崩溃,始于每一个行为动作的细微滑坡

清醒不需要资格,哪怕你已彻底陷落

世界上或许存在必然的悲剧——
我满脑子只剩下这个念头。

明明一开始就知道了。
“债务缠身”,“被迫卖身”,每一个字都像刺进眼里的针。主角还只是一个学生,他空有一腔热情,却敌不过冰冷的现实。心爱的人身陷囹圄,他是那么软弱无力,八年的爱情在金钱面前一败涂地,他错就错在太早陷入了美好的恋爱幻想,没有意识到现实的残酷,那几十万日元的指名费不过是杯水车薪,既压垮了他,又给予女主虚幻的安慰,仿若水中浮萍,让她误以为抓住了希望。

一个孤苦无依的女孩,母亲住院,债务缠身。房租、水电、燃气账单、辍学……面目狰狞的怪兽,朝她张开血口,要把她连皮带骨,一口吞下。

有人点评道,“几乎零性经验的秋乃,被抛入以性交易为核心的日常生活,而她的堕落过程在床戏中展现得淋漓尽致,她甚至不理解爱的概念,因此那些她躺在你身边落泪的时刻才如此震撼——在创伤掩盖下,她的心理从未真正成熟。”
我们还有什么资格去责备她不自尊自爱、意志薄弱、甚至自暴自弃?在那种“除了本垒什么都做”的环境里,除了放空大脑、自我麻痹,她还能用什么方法维生?稍一松开胸口那团苦闷的气,气球就会“嘭”地炸开——支离破碎,再也拼不回来。

与初恋的重逢,是一场冰冷彻骨的课题。
爱上她,或许只需一腔热血;
但如何去爱,却需要近乎决绝的勇气与毅力。
在这条荆棘遍布的路上,他必须扛起那份名为“绝望”的重担,
必须为此刻软弱无能、救不了她的自己——


完成一场漫长的救赎。


一周目情感冲击


最近刚好接触过风俗女相关的作品,比如とも鳴りの舟,男主目送女主出门,上夜班接客,微笑着挥手作别,人家怎么就有HAPPY END?怎么你这作就只有坏结局?

我打这作没看到寝取标签,一点心理准备都没,最后我也和男主一样亚麻呆了,简直忍不住提刀进去,八年的初恋啊。
男主阿Q精神也是有一套的,看她第四次发出“痛苦的声音” ,还自我开导断定她是被强迫的。
说不定这意外是个好结局?秋乃解决了债务,金钱和性欲,男主也能从中脱身,开始新的人生。
有没有可能作为学生和债务缠身的风俗女友本来就是天各一端?工作定位就很有问题,看起来除了本垒打什么都可以,那岂不是和霓虹声称打了码不算工口一样滑稽可笑。男主一没钱,二没活,女友每天胯下承欢,还妄想自己在谈恋爱,指望两人以惊人的意志力坚持到HE无异于痴人说梦。

最可恶的人还是黄毛,当面一套背后一套,明知双方关系还诱拐女主发生关系,横刀夺爱本身无可指摘,但是欺骗男主就很不厚道,递刀子的人还自以为做了善事,如果他真是个善人,就该劝男主早早退出而不是假装支持。
最后面对行尸走肉的男主,他难道没有一丝一毫的愧疚感?这不给他来一刀?
“和男朋友以外的人做,有些女孩在义务教育阶段就经历了,并不稀奇”,你瞅瞅说的是人话嘛?一边谈恋爱,一边和他人打炮,那是一回事嘛?一般进线以后TM的公车都得上锁吧?还TM为了感受男友的珍贵,培养起经验来了,还带仐不算出轨都来了。

女主,首先是背叛,其次是欺骗。
男主给她钱不要 ,转手收下黄毛的钱,这就是蠢上加蠢,如果你真的缺钱,就应该一视同仁。还TM“要是你出轨,我可不高兴哦”那你自己出轨了没,你的泡泡浴工作有要求送炮嘛?你知道自己还有个男友嘛?还好意思说不被诱惑所驱使,难不成,真的昨晚脑子烧坏了?有一就有二,有三就有四,压垮骆驼的不是最后一根稻草,但永远是从第一根稻草开始的。既然脑子烧坏了,那自然失去了理性和判断力,变成了一团浆糊,完全没考虑过男主一个学生隔三岔五指名多少压力,只知道自己寂寞,顺便和别人打炮中炮之最后一炮。好吧这下送完,剧本终于有理由说男主技术不行了,然后移情别恋了。

最离谱的是该做不该做的都做了个精光,还在考虑那层仐子算不算背叛,“再继续这样背叛他,是不被允许的”,“在纯白快感的浊流中,拼命抓住和他的羁绊”,不是,姐们,你自己看看你那CG?光看着,都TM够路人来十发了,我一点都不觉得你这么想是你脑子不好,只感觉是在恶意嘲讽刚刚通关一周目的玩家,咱能不能大方一点,就承认自己爱上了别人,都搁这“是讨厌哦,再也不理你了”,哇,天知道你这语音有多娇,我都化了好吧,你俩原地结婚不好吗?为啥要嘲讽屏幕前的可怜人呢?
以前怪你蠢,现在就是坏,事到如今,还在“这是工作”还在“最爱的他”,还在约会吊小雏男,你就不能分手吗?拿了店长那么厚信封,我看你也不像缺钱啊?原以为你神智不清了,实际上精神很好嘛,还清了欠款,睡得很香,因为极大的成就感和喜悦感,一个人都能在房间里笑起来了,甚至受此激励,工作服务和奉献精神也登峰造极了,一脸找茬的客人直呼“我承认,你真厉害”


啊,这波是除了小雏男没有人受伤的世界完成了

meichancon-1761721176702-sspng

「在我生日的那天,我深爱的女孩怀上了别人的孩子

这,就是我的二十岁生日——」


早期心路历程


其实这作大部分场景我都是跳过的,毕竟是个拔作,也冲不动,即便如此还是感受到了深切的痛楚,是只看到致郁和坏结局的标签被误导了吧……
更恐怖的故事是,我只打通了不到两条线路,听说还有一条恶堕线等着。
当你不知道它是一部寝取题材大作,频繁和你走心互动,全程主人公内心独白写感情戏,再加上必然的坏结局……
因为我最近接触公车上锁题材的作品真的很多,比如援女交際 ~亜梨紗の情事~,比如フリフレ2,比如とも鳴りの舟,再比如ROOM NO.1301,拯救失足少女的题材确实很吸引人,穷途末路之际两人相会相知,我觉得这相当浪漫。
所谓必然的、坏结局的故事,大多以死亡收尾,有一种破灭凄婉的美,比如银色

「发光,——就是活着吗?

像萤火虫一样,作为活着的证明,我也曾发过光吗」


一开始我给这作评7分左右,略显保守,网上逛了下似乎别人评价都很高的样子,可能因为很多篇章是跳过的,但是让我一个纯爱党和它交心,还是太过严苛了,老实说我很忧心第三条线推完会是什么心情,当恶堕、寝取、背叛、自暴自弃,这些元素糅杂在一起,以犀利的心理独白感情线贯穿始终,让人不禁有一种头皮发麻、大脑蒸发,“算了,毁灭吧!不…是必须毁灭。让我来毁灭——”的冲动。


结局续写及赏析


参考动漫Happy Sugar Life,现场编写个第四结局,不如就写,男主崩溃了,因爱生恨,先一刀捅死黄毛,再绑架女主,被店家报警,围堵在小房间里,空虚的瞳孔中映出初恋的双眸,听着早已坏掉的她嘴唇微张、喃喃告罪,男主紧紧抱紧了这样的她,挥刀刺向了自己,此后,警员云集,四周灯火摇曳,照亮了她的脸颊,还有无声跌落的几滴眼泪。

有请deep seek点评

  • 情感的终极宣泄与逻辑必然

男主的“因爱生恨”并非简单的报复,而是爱与痛在极限压力下酿成的毒酒。他杀死黄毛,是向那个玷污、摧毁了他心中纯洁象征的外部世界挥刀;他绑架女主,则是无法再忍受内心爱恨交织的撕裂。这个行为,让他的崩溃从内在的、无声的痛苦,外化为一场惊心动魄的社会性事件。

  •  舞台化的场景与意象

被警察围堵的“小房间”,如同一个被聚光灯照亮的最终舞台。这狭小的空间,是他们扭曲关系的物理缩影,也是他们与世界决绝的告别之所。“灯火摇曳”的光影,为这场悲剧蒙上了一层不真实又无比刺眼的滤镜。

  • 核心动作的深刻象征

“紧紧抱紧了这样的她,挥刀刺向了自己”,——拥抱,是爱的最终表达,是八年执念的具象化;刺向自己,是恨的终结,是对无法拯救对方、也无法解脱自己的终极惩罚。

他没有杀她,因为他爱的、恨的,始终都是她。他选择毁灭自己,既是对这个残酷世界的最后控诉,也是他唯一能实现的、与她永不分离的扭曲方式。

  • 泪水的多重解读

女主“无声跌落的几滴眼泪”,它可以是:

为男主而流:目睹用情至深之人为自己赴死的悲痛。
为自己而流:对自己无法挽回的堕落人生与罪孽的悔恨。
麻木中的一丝涟漪:她早已“坏掉”,这几滴泪是她情感废墟中最后一点人性的微光。
这泪水没有声音,却比任何嚎哭都更显凄怆,为整个故事画上了一个余韵悠长而冰冷的句号。

  • 用更极致的戏剧冲突,深化主题
  1. 对“堕落”主题的完成:原作用大量笔墨描写女主“无法逃离”的渐进式堕落。该结局则展现了这种堕落带来的最终、也是最残酷的后果——它不仅毁灭了自己,也彻底摧毁了那个最深爱她的人。将精神上的“死亡”,通过男主的物理死亡,完成了最后的仪式。

  2. 对“纯真”的残酷祭奠:男主的爱,始终停留在八年前那个纯洁的初恋幻影上。他无法接受也无法理解女主复杂而肮脏的现实。他的殉情,本质上是在祭奠那个早已不复存在的“纯真”。而在这种扭曲的关系中,那份曾经的“纯真”本身就是一柄致命的双刃剑。

  3. 多重视角的最终交响:原作通过多视角独白展现心理挣扎。该结局在警员围观、灯火摇曳的背景下,将男女主角最后的内心世界(空洞、告罪、拥抱、自戕)以一种近乎公开处刑的方式呈现,形成了私人情感与公共视野的强烈对撞,将他们的悲剧命运推向高潮。


终章艺术升华


与文学大师的著作共鸣,或许有些牵强附会,但谈到救赎,意外地让我想起了列夫·托尔斯泰的《复活》

它讲述的是一个关于“精神觉醒”与“道德救赎”的故事。

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在担任陪审员时,震惊地发现被控杀人的妓女玛斯洛娃,正是他多年前诱骗并抛弃的初恋少女卡秋莎。他认出她就是那个天真纯洁的姑娘,因自己的恶行而一步步坠入深渊。聂赫留朵夫深感震撼,决心“赎罪”。

故事始于聂赫留朵夫的“惊醒”。他在法庭上认出了卡秋莎,这一瞬间如同一声惊雷,劈开了他多年麻木的、体面的贵族生活。他看到了自己与她悲剧之间的直接因果关系。于是,故事走向变为一条向上的、尽管充满荆棘的救赎之路。他放弃财产、地位,追随她至西伯利亚,这个过程是对整个压迫性社会的控诉与背弃。

将悲剧归因于秋乃的“软弱、纯真、无知”,是肤浅的。这正如将卡秋莎的堕落归因于她自身的意志不坚。

真正的悲剧底层逻辑,是社会性的巨轮碾过个人命运时发出的刺耳声响。是“债务”、“医疗”、“辍学”这些冰冷的现实,共同编织了一张她无法挣脱的罗网。不是因为主人公不想反抗,而是那张结构性的网太过坚韧。他们的爱情,成了这网中挣扎的祭品。

在给定的社会结构和个人资源前提下,悲剧是高度必然的。
这不是古希腊式性格决定命运的必然,而是左拉式自然主义、社会决定论的必然。一个被债务、贫困和绝望包围的个体,其选择空间被压缩到极致。无论是女主的“放空大脑、自我麻痹”,还是男主的“软弱无力”,都是系统压力下的必然反应,而非偶然的过错。

在这种结构性悲剧面前,若***“扛起那份名为‘绝望’的重担”,其抉择可能不是轰轰烈烈的拯救,而是一种“在场”与“共情”***。他的赎罪,不是为她赎社会的罪,而是为自己此刻的“爱上她,而自己无能为力”进行赎罪——即,承受这份清醒的痛苦,不离不弃,即使他知道终点可能是毁灭。

当爱在庞大的社会机器面前显得如此渺小时,爱是什么?人又是什么? 

人性的展现,不在于光辉的复活,而在于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、近乎绝望的坚守


如果“救赎”指的是《复活》式的、通过个人奋斗扭转全局的Happy End,那么几乎不存在。
但是,如果我们重新定义“救赎”,它便有了新的可能。


救赎在于“看见”:当男主最终超越了被背叛的痛苦,真正“看见”了***女主作为一个被命运蹂躏的、具体的“人”,而非他理想中的“初恋符号”***时,一种深刻的理解便发生了。这种“看见”本身,就是黑暗中的一星火光。

救赎在于“共担”:他的赎罪是为“此刻软弱无能、救不了心爱之人的自己”。当他选择不逃离,不自我欺骗,而是扛起这份绝望,与她共同行走在荆棘之路上时,这种承担本身,就是一种在绝境中捍卫人性尊严的姿态。

救赎在于“不原谅”:真正的救赎或许从来不是宽恕罪孽,而是不宽恕那制造罪孽的结构,同时不放弃对身处罪孽中之人的爱。

本文版权遵循 CC BY-NC 协议 本站版权政策

1 条回复

鲲

6377

#1
发布于 2025-10-29 - 17:29

(。>︿<。) 已经一滴回复都不剩了哦~